公共选修课程简介

作者:时间:2013-03-08点击数: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史晓红、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教师教育

5、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在于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探索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激发动机和兴趣、形成态度和品德的心理规律,从而使学校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紧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精神,采取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实  践能力。

本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知识的建构等方面。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帮助师范生熟悉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学生学习规律与教学活动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发展观,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7、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史晓红,女,教师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讲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9、教师研究方向: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方向

10、特别说明:初等教育系学生不选。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①叶 华、副教授   ②李金攀、讲师  ③刘燕玲、副教授

2、学分数:2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教师教育

5、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从人类性的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等三个角度,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客观的性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性生理教育:包括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性发育保健知识、性行为与性反应、性传播疾病等方面的内容;(2)性心理教育:包括大学生的性心理发展过程、性幻想、性梦、性感知现象、性的困惑、性别角色认同、性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内容;(3)性社会学及性审美教育:包括两性关系中的两性交往的艺术、恋爱、婚姻与家庭,性道德与性法律,性审美包括美与性、大学生的性形象美和大学生健康性形象的塑造等。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性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对大学生普及性健康知识可以减少广大学生的性无知和性困惑,使大学生真正意识到性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应有良好的性心理素质、性社会适应能力和符合社会要求的性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并为将来婚姻家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7、特别说明:

①课程认真贯彻严肃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②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分别由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三位老师以专题的形式开出;

③采用多媒体教学

8、考核方式:考查

9、任课教师简介:

①叶华,女,生命科学系,副教授,主讲《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

②李金攀,女,教师教育中心,讲师,主讲《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③刘燕玲:女,初等教育系,副教授

10、教师研究方向:①叶华:生物学  ②李金攀:心理学  ③刘燕玲:文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洪瑕、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教师教育

5、课程内容简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它携带着崭新的课程形式和较高的课程立意出现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并作为必修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进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让学生通过练习、社会实践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以及设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7、特别说明:教学时,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课堂进行活动成果展示

8、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9、任课教师简介:

洪瑕,女,教师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讲教育学、心理学。

10、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理论研究。

 

 

《新课程教育实习行动策略》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叶根、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教师教育

5、课程内容简介:

大学生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其专业素养将影响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而教育实习是大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如何通过教育实习,有效地提高新课程教学能力,是本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大学生充分认识教育实习的重要性;了解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因和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改革、课程评价等内容;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培养新课程实习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育素养;学会利用专业实践平台,认真、扎实、积极地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6、课程主要内容:

①、初识教育实习行动:按“行动”内容逐一实施实习计划。

②、教育实习的准备行动:写下实习行动的核心理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读新课程标准、制定实习计划。

③、走进实习学校:了解学生及其教学状况,实施个别指导。

④、体验课堂教学:理解课程内容,研究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探究教学方案。

⑤、培养课堂教学反思力:掌握搜集资料的技巧和策略,学会反思。

⑥、教育实习总结的撰写,经验交流与成果展示,告别和致谢。

⑦、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7、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叶根,女,副教授,教育硕士,1994年本科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学教育专业,2006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物理学专业,获教育硕士学位。担任《普通物理学》、《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初中物理教材教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乔磊、助教

2、学分数:1.5分

3、课程所属选修类别:教师教育

4、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

①、选修课程前,明确自己的选课目的,也要预计到该门课程的学习困难;

②、课堂教学中,善于记录教师、其他同学的观点,并进行分析与整理、提炼与总结;

③、课堂讨论中,进行独立地思考,有观点的表达,以创造性思维表现自己的个性;

④、活动参与中,要有学术自信,主动发言,敢于表达,真正做到提问、质疑和评判;

⑤、课后活动中,自主、自觉地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和作业。

5、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评价理论发展与改革趋势及实践,旨在学生能将教育测评原理运用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常见测评领域,并能运用相应的测评工具的设计方法、技术等。这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①、教育测评概述

②、教育评价方案设计

③、学生评价之一:教师自编测验

④、学生评价之二:成长记录袋评价

⑤、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⑥⑤、、课堂教学评价

6、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7、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课程旨在学生能将教育测评原理运用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常见测评领域,并能运用相应的测评工具的设计方法、技术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学习目的:

①、学生能熟记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教育测评中的核心概念、原理;

②、学生能说出评价方案的构成要素并进行方案设计;

③、学生能编制试卷并进行试卷质量分析、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④、学生能说出成长记录袋评价设计步骤并进行设计;

⑤、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阐释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学校教育质量评价。

8、任课教师简介:

乔磊,2011年毕业于云南示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价、课程与教学论。担任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9、特别说明:限制在100人以内

 

 

Web2.0时代的知识管理与学习支持》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周剑云、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科学与技术

5、课程内容简介:

Web 2.0主要是以Blog、WIKI、TAG、SNS、RSS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它代表的不只是新技术,更是一种方法、一种理念,一种由用户提供内容参与分享的“创作共用”的方法和理念。通过学习和讨论新一代网络(Web2.0)的基本知识及应用,以及开展活动体验,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应用web2.0技术进行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帮助同学利用WEB2.0 工具有效地获取和管理知识,成为更有力的阅读者、学习者和分享者,从而培养学生竖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和信心。

本课程内容主要涉及Web2.0的概念及意义、相关技术了解以及相应产品的实践体验与分享。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帮助同学利用WEB2.0 工具有效地获取和管理知识,成为更有力的阅读者、学习者和分享者,从而培养学生竖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和信心。

7、特别说明: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室及机房

8、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9、任课教师简介:

   周剑云,女,计算机科学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主讲数据库原理及应用、VB程序设计等。

10、教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远程教育。

 

 

《天文学概论》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郭建坡、讲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科学与技术

5、课程内容简介:

地球的相关物理量,地轴进动和章动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月亮的相关物理量,月地距离的变化历史,月相的阴晴圆缺变化,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现行公历、中国农历(阴阳合历)、彝族太阳历和傣历、星座和生辰八字。太阳演化历史,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撞击地球影响生命演化。恒星演化、银河系结构和演化、活动星系核、宇宙学。

天体生物学,观测系外行星的方法,宜居行星,生命星际旅行,生命演化的五个关键步骤,系外智能生命,以氨为基础的生命形式。国内外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地面望远镜、太空望远镜、太空探索计划,重点介绍中国超级射电望远镜干涉阵。

6、课程目的:

学习天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天文学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理解身边的天文学现象,会看月相,能认识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以及特别亮的恒星。了解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天文学知识和民族特色的历法知识。感悟维实、求真的物理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破除传统迷信、西洋迷信和类似“世界末日”的谣言。

由于本课是公共选修课,所以采用深入浅出的讲课方法,尽量采用文字叙述而不是数学公式表述的方法来教天文学,回避了高等数学的知识,计算很少、不难,即使文科生也能听懂学会。例如在讲月相时,每讲一种月相,都附上相关的古诗词,使天文学也具有诗情画意。

7、考核方式: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郭建坡,男,普洱学院教师,博士。主要承担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9、主要研究方向:恒星演化、宜居行星

 

 

《生物技术与伦理问题》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叶华、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科学与技术

5、课程内容简介: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探索生命本质、攻克重大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的一把钥匙,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困惑和难题,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伦理困境。本课程结合具体实例,从生物学、社会学、尤其是伦理学的角度分专题讲述以下内容:

一、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发展简史及研究内容

二、生命伦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基本原则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内容、应用及其带来的伦理问题

四、基因制药和基因治疗的内容及其带来的伦理问题

五、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

六、克隆技术的概念、研究的范围、科学意义及伦理之争

七、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概念、应用前景、科学意义及伦理之争

八、辅助生殖技术以及遗传和优生中的伦理

九、脑死亡和器官移植及其带来的伦理问题

十、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

十一、人体实验及其带来的伦理问题

十二、动物福利及其带来的伦理问题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通过学习,一方面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技术发展前沿,知道当代生物技术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不但有助于生物专业的同学进一步加深认识,而且有助于增强其它专业的同学对生命科学的了解,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生命伦理学知识,了解生命伦理学在生命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培养正确的生命伦理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7、特别说明: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8、考核方式:考查

9、任课教师简介:

   叶华,女,生命科学系,副教授,主讲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

10、教师研究方向:生物学教学与分子生物学

 

 

《文献信息查读》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朱平、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科学与技术

5、课程内容简介:

在当今世界,无论学者、还是公务员,不论是读书学习、科学研究、还是工程设计,不论是完成工作报告还是科技论文写作,也不论是从政,还是从商,为使工作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都必须要有足够的信息量,通过信息的检索和文献查询来拓展视野、提高工作效率。《文献信息查读》是新世纪人才的一项基本功,更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必备基础。是否具有信息文献能力,是现代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文献信息查读》课又是为打造人文素质、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课和实践课,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大学生获取信息文献以及自如地利用各种图书馆资源和网络学术资源的能力,改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利用文献去把握方向,找到一条吸收和利用大量新信息资源的捷径,从而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工作效率和最佳工作成果、完成现代人才的亮丽包装。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理解文献信息的基本概念、类型、意义及应用,掌握查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熟悉使用重要的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

(3)掌握专业性检索工具,熟悉各种主要搜索引擎及使用方法。
(4)掌握专利文献检索
(5)掌握使用网络资源学术资源。

(6)论文、报告写作的前期准备---文献信息查读。

(7)论文、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7、考核方式: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朱平,教授,普洱学院成教处处长,负责普洱电大分校工作,普洱市专家委员会主任,普洱市科协副主席,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承担并完成省、学院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数学物理学报》和《Eur.Phys.J.B》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教学论文,被SCI 、EI收录。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电大科研成果一等奖、普洱学院教学成果奖。课程将结合教师本人的工作、学习(攻读硕、博学位)、教学、科研以及指导硕士研究生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精筛细选、突出实用性,简明易学、丰富有趣,以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为宗旨,实现学生培养目标服务,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主要研究方向: 大学物理教学、统计物理学、电大教育。

 

 

《石斛组织培养与栽培技术》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崔现亮、讲师

2、学分: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具有生物学基本知识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科学与技术

5、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以实验实践为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1)、铁皮石斛组织培养技术的实践学习(包括初代培养、增殖培养、出芽培养和生根培养),

2)、铁皮石斛炼苗技术的实践学习;

3)、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的实践学习。
  要求利用石斛的茎尖、茎段、叶、根、花粉、种子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其中愈伤组织培养是器官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茎尖培养既能快繁,又能脱毒,是各类植物种苗生产的有效技术;花药培养是植物育种和种子生产的重要手段。这一过程主要在实验室进行。

炼苗和栽培技术的实践学习,主要在温室大棚进行。让学生熟悉大棚的建造,炼苗和栽培的各项技术,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操作技术。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操作原理和操作规范,并能较比较熟练地操作组织培养的相关技能,最后达到掌握系统的组织培养技术和大棚种植技术,为未来从事石斛的组培育苗工作奠定牢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7、特别说明:

    本课程主要在石斛组培技术实验室和学校观赏植物温室进行。学生最多40人。

8、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9、任课教师简介:

     崔现亮,男,山东人淄博人,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8年7月,来普洱学院参加工作,曾担任《遗传学》等多门课程的授课,目前正在进行石斛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生命科学概要》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者海云、讲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科学与技术

5、课程内容简介: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意味着,在21世纪会有更多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领域杰出的人才,参加到与生命科学交叉的边缘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中来,因而普及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势在必行。

本课程就是面向非生物专业的学生,介绍生命科学近半个世纪来的主要发展,并使学生掌握理解这些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其内容即反映了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又有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更重要的是介绍了现代生命科学中的热门话题,试图把一些最新的、有趣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加对生命科学的了解。了解现代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掌握生命科学的必要基础知识,了解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及其生物学原理, 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状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普及生命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理念,将生命科学的思想、方法运用到学生所涉及的领域,拓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增强自身健康与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考核方式: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者海云,女,普洱学院教师,生物教育硕士。

9、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生物教育

 

 

《学习方法概论》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尹爱军、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科学与技术

5、课程内容简介:

学习是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构造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学习要讲究方法,要学会更要会学。关于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的曾经形象比喻为:学习是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指知识的摄取和积累过程,是加法。由厚到薄是指知识的提炼和升华过程,是减法。哈佛大学校长说:如果将人看作一棵树,学习力就是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竞争力,不仅看他在学校时的成绩好坏、学历高低,而是要看他有多强的学习力。

“学习方法概论”是在探索和研究学习科学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智能,对于大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指南的作用,使他们更有效地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一门新课程。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本课程旨在通过事例研究学习科学,揭示学习的科学规律,阐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都非常重要的,对个人的终身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学习方法概论不仅仅是个人学习经验的总结,而是一门有规律可循、学会如何使用大脑、引爆学习力的科学。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勤奋加科学的学习方法,才可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效,高效率。

7、考核方式: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尹爱军,女,普洱学院数学系副教授,硕士。主要承担数学分析、高等数学、解析几何、数学文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9、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数学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人体与健康》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樊竹青、副教授;毕廷菊、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科学与技术

5、课程内容简介:

《人体与健康》共分六讲:

第一讲:纵谈人的生命    概述人类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人的生长发育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哪些因素在影响人的寿命等。

第二讲:人体的五官   主要学习眼睛、耳朵、鼻子、牙齿的结构特征及日常保健

第三讲:人体的神经网络   了解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主要功能及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从兴趣爱好、饮食、生活方式、睡眠来进行脑的保健。介绍常见的脑部疾病及防范。

第四讲:人体的运动系统   学习运动系统的组成,掌握常见的对颈椎、脊柱的保健

第五讲:人体的循环系统   学习循环系统的组成、血压的形成、血型和输血、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产生及日常保健

第六讲:人体的抵抗力  内容包括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性疾病;甲型H1N1流感。

第七讲:解读人的生命密码  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结构;人类基因组作图;基因工程;基因治疗。

6、考核方式:考查

7、任课教师简介:

樊竹青,女,硕士,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现主要承担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工作,曾承担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工作。

毕廷菊,女,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现主要承担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工作。

8、主要参考书上:

(1)人体与健康   邹文雄著   中国三峡出版社

(2)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王玢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营养学   王维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昆虫世界》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李孙洋、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科学与技术

5、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一开始便把学生带到庞杂的昆虫世界中,引导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和对自然界的热爱,让学生了解小小的昆虫竟然有那么多的奥秘,原来那些“深恶痛绝”的小虫子跟人类的关系那么密切,能给人类带来那么大的影响,并非一切都是“害人之虫”。修完本课程之后,学生将知道怎样力所能及地保护有益昆虫,使其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怎样采取有效方法防止害虫的为害,保证生态安全;怎样用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昆虫、探索昆虫,并与昆虫共存。本课6、程所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昆虫——走进新奇的昆虫世界;

二、昆虫分类——错综庞杂、幻影无穷的昆虫种类;

三、趣味昆虫——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玩赏昆虫;

四、昆虫资源——浑身是宝、造福人类的资源昆虫;

五、害虫防治——让人“深恶痛绝”的有害昆虫;

六、昆虫文化——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中国昆虫文化。

7、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认识,昆虫种类,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奥秘的认识来充分了解昆虫,认识昆虫,控制有害昆虫,保护生物多样性。课程将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昆虫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思想贯通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懂得在大自然中物物相关的道理,从而引起对人类种种不良生态行为的反思。

8、特别说明:应用多媒体教学

9、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10、任课教师简介:

李孙洋,讲师,1999年从教,主要担任《普通昆虫学》和《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资源昆虫和昆虫文化以及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生命科学概要》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杨娟、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校文、理科学生均可选学。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科学与技术

5、课程内容简介: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长河(包括未来世界的生物);生命的物质基础及结构基础(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等);生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主要是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以及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包括人类优生优育);生态学基础;现代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如转基因生物、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检测技术、DNA指纹鉴定技术、胚胎干细胞研究);生命伦理道德;外来入侵物种等。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体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已成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带头学科。生命科学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之一,也是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培养兴趣,拓宽视野,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7、特别说明:选修人数限制在100人以内。

8、教学方法和手段:

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放映相关的光盘,如人虫大对抗、鲨鱼、植物的成花和游历、鸟类的信号与歌声等;适当安排学生参观生物实验室,如组织培养室、动植物标本室。该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幻灯片形式展示,图文并茂,较形象和直观,容易学习和理解。

9、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10、任课教师简介:

杨娟,女,拉祜族,1989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学教育专业,理学学士,现为普洱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

11、教师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学生物教学法》、《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自然科学基础》等课程的教学。

 

 

《食用菌栽培》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马剑、讲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科学与技术

5、课程内容简介:

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不仅造就了云南无比丰富的食用菌种质资源,而且创造了食用菌周年生长的良好条件。云南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的自然环境,能充分满足食用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活条件,因此,非常适宜发展食用菌栽培。特别是云南某些特定地区夏凉的特点,为云南发展反季节(即4~11月)的食用菌栽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据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食品将由20世纪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组成的2元结构发展为以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和菌类蛋白组成的三元结构。所以,著名的保健专家洪昭光教授提出“一荤、一素、一菌”为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地域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常见食用菌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态;食用菌菌种的制作;食用菌栽培管理;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初产品加工。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云南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每到农作物收获季节,大量农作物的秸秆等下脚料随处堆积,人们要么用它做燃料,要么用让它在地里烂掉,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极大污染和对生态资源的极大浪费。尤其是云南从2009年开始实施"森林云南"战略,用10年时间改造6000万亩中低产林,会产生大量的灌木和枝丫。这些灌木和枝丫及稻草、甘蔗渣、木屑等这些下脚料是生产人工食用菌的最佳原料,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就可以变废为宝,真正实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目标。同时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食用菌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各种理化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方法;初步具备利用当地农作物下脚料进行食用菌栽培,发展低投入自主创业的能力;食用菌栽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毕业以后从事有关方面科研及生产工作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增加自身的技术专长。

7、考核方式: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马剑,女,普洱学院教师,在读硕士。主要承担食用菌栽培、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工作。

9、主要研究方向:生物技术的应用

 

 

《中国茶文化概览》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王郁君  讲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历史与文化

5、课程内容简介:

《中国茶文化概览》主要介绍中国茶文化概论、茶叶基本常识、中国茶文化简史、茶的品饮与茶具、茶艺茶道、茶礼茶俗、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与文学艺术、神奇的普洱茶文化等知识。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茶的知识、种类、品饮,茶艺茶道、茶礼茶俗,了解中国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掌握茶文化的内容和意义,使学生体会茶文化对日常生活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感受茶文化独有的艺术魅力。以茶文化学习为突破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文化底蕴积淀和人文精神养成,为学生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多性向发展途径和成长空间。

7、考核方式:论文

8、任课教师简介:王郁君,女,普洱学院中文系教师,硕士。主要承担写作课的教学工作。

9、主要研究方向:写作学、地方民族文化、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朱蕊;助教

2、学分:2学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历史与文化

5、课程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涉及面广泛,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本课程主要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分成以下专题进行讲解: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概述;第二讲:中国古代哲学;第三讲:中国传统宗教;第四讲:中国古代文学;第五讲:中国传统艺术;第六讲:中国传统戏曲;第七讲:中国传统科技;第八讲:中国传统节日;第九讲:中国传统民俗与礼仪;第十讲: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从想象绚烂的远古神话中先人那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异彩纷呈的思想;从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到道教、佛教的产生、特征、及影响;从中国民俗与传统节日,到商贾、医生、巫卜等形形色色的古代职业,本课程将打开一扇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的窗口,在典雅古朴的气韵中,可以提升文化视野,在影响人生、社交和工作态度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大有裨益。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生成背景;以“以点带面”的方式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国传统宗教;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教育与科举;中国传统教育;中国传统科技;中国传统节日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宏观的把握。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德育功能,形成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并且使学生明确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其自身提高素质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良好的学习态度;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陶冶情操;同时也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承与创新。

7、考核方式:考察

8、任课教师简介:

朱蕊,女;普洱学院初等教育系教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云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现承担:中国古代汉语;公共关系学;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古代汉语。

 

 

 

《汉字文化》课程介绍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潘妍、助教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

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汉语言的基础知识,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并对汉字文化有一定的兴趣。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历史与文化

5、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汉字的发展历程为纲,以常用汉字为主要分析对象,阐述古代婚姻家庭、服饰、两性关系、宗法制度、音乐舞蹈、饮食、交通、起居生活等文化对汉字形体的影响,同时介绍古代字谜、回文诗、签谜等文字活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字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6、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7、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使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文化对汉字演变的影响;指导学生能正确地使用现代规范汉字,学会分析汉字形义,将汉字学习图画化、故事化,掌握容易写错、读错、用错的汉字的原因及纠错方法;简单了解汉字与其他民族文字的关系,理解其他民族文字在借鉴汉字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培养他们对祖国文化和汉字的热爱之情。

8、任课教师简介:

     潘妍,201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主讲语言学、教师口语等课程。

9、特别说明:限制在100人以内

 

 

《西方文化之源—希腊罗马神话》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徐微、副教授;段媛薇、讲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历史与文化

5、课程内容简介:

    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化的源泉,是欧洲文学、也是全人类文学的宝贵遗产。这些神话中的许多人名、地名和典故已经大量地用在英语语言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西方世界的思想观、价值观、语言习惯等方面有着深刻而悠远的影响,对我们了解欧美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希腊罗马神话主要讲授奥林匹斯诸神的起源,神权力量和族谱,理清奥林匹斯诸神的人物关系,了解诸神之间善对恶的勇敢斗争。学习源于希腊罗马神话的英语词汇,典故习语,介绍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掌握其意义和用法,理解其内涵并扩大词汇量,领会英语语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观看希腊罗马神话电影经典节选,深刻领会希腊罗马神话对西方文化的深远影响,为进一步掌握和研究英语语言奠定文化基础。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本课程为概说性课程,旨在引导初学者入门,介绍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典故和其所涉及到的词汇习语,了解英语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领会词汇的深层含义,并适时地引入词汇习语所能运用到的现实生活范畴,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其人文素养,拓展其文化视野。

希腊罗马神话对西方文学、艺术等相关的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课程教学,旨在带领初学者打开英语语言文化的一扇窗户,浅尝深厚文化底蕴的魅力,让他们在离开课堂之后也能循着同样的目的继续遨游在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海洋里,打好文化基础,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

7、考核方式: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徐微,女,普洱学院副教授,主要承担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英语语法及本科大学外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段媛薇,女,普洱学院讲师,主要承担英语专业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工作。

9、主要研究方向:徐微,英语应用语言学;段媛薇,英语语言文学。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朱力平、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历史与文化

5、课程内容简介:

使学生基本掌握民族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并达到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来观察、判断、研究、解释和对待民族文化问题,使之能正确地理解中华民族社会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为云南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做贡献。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使学生能够认识民族、文化的概念及看待民族文化的角度等问题。

7、特别说明:历史专业学生不选。

8、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9、任课教师简介:

   朱力平,女,社会科学系副主任,1998年进入普洱学院社科系担任教师,云南大学法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是生态人类学。本人治学严谨,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良好,主要承担《世界古代史》、《史学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道德概论》《民族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其中4篇发表于中文类核心期刊,主持校级课题“思茅地区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研究”“西双版纳拉祜族生态利用的传统知识研究”。9、教师研究方向:地方民族文化。

 

 

《东南亚概论》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白汉玉、副高

2、学分数:2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历史与文化

5、课程内容简介

东南亚地处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吸纳了印度、中国、阿拉伯、欧美等文化的某些因素,形成丰富多彩的东南亚历史、文化。近现代后,东南亚民族觉醒,建成新兴国家,开展区域合作,建设东盟共同体。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影响着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本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东南亚地区和国家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对外关系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等。尽可能全面简要地展示东南亚地区性的发展概貌和国别情况。并结合实际,增添东南亚商务环境、旅游等内容,与时俱进加入相关热点事件分析。力求本课程具科学和趣味性。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本课程是概说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东南亚各国的了解、认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理解东南亚;同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东南亚在当代发展突飞猛进,与我国山水相连,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向。云南省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提出》,云南被推上了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普洱市正处于桥头堡的位置,处于中国与东南亚诸国联系的隘口。此种背景下,让大学生们学习和了解东南亚概况,是十分紧迫而且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是贯彻睦邻友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需要,有利于构建和谐安定的国际周边环境。

7、考核方式: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白汉玉,女,普洱学院教师。主要承当环境与资源科学、地球与科学、人文地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9、主要研究方向:地理课程教学论、云南地理、云南与周边国家关系

 

 

《云南民族文化》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胡灵、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历史与文化

5、课程内容简介: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但是在现代化浪潮的影响下,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有的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如何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以介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从法治的角度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的保护,使之发扬光大,在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课程内容主要有: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概况与法律保护;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俗与法律保护现状;云南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概况及其保护;云南少数民族民族教育现状与法律保护;云南民族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等。

6、本课程教学目标:

一方面使同学们了解认识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另一方面,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为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7、考核方式:开卷考

8、任课教师简介:

胡灵,女,副教授,思政中心教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政法系,后攻读清华大学在职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法律专业课教学。

 

 

文化意识》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陈勇、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历史与文化

5、课程内容简介:

“文化意识”是指(1)对目标语人群受其文化影响的行为的意识;(2)对自己受自身文化及目标语文化影响的行为的意识;(3)对自身及目标语文化观点作解释的意识。

主要内容包括(1)识别具有文化特征及特色的形象和标志,介绍最能反映目的语文化的形象和标志,如建筑特色、地域风貌等;(2)深入了解日常生活模式;(3)深入了解文化行为;(4)深入了解交际功能模式;(5)深入探讨价值观及对事物的看法;(6)探讨和归纳对文化的感受。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标:

(1)使学生逐渐意识到人们的行为无不受到有关文化的影响;(2)使学生逐渐意识到人们的言行受到诸如年龄、性别、社会阶层、居住环境等可变因素的影响;(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目标语文化在通常情况下的常规行为;(4)增强学生对目标语中词及词组在文化内涵上的了解;(5)提高学生用实例对目标语文化进行评价并加以完善的能力;(6)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查获及整理有关目标语文化信息的技巧;(7)激发学生对目标语文化的求知欲并鼓励他们与该文化的人们有所共鸣。

7、考核方式: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陈勇:男,英语应用语言学硕士,英语系副教授,主讲英语阅读、英语翻译、英语文学赏析。

9、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与西方文化。

 

 

 《东南亚民族文化地理概览》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周寒丽、讲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历史与文化

5、课程内容简介:

“东南亚民族文化地理概览”课程旨在帮助云南本土学生加强对东南亚民族文化、历史地理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它以介绍东南亚六个方面的内容为基础,以丰富的知识和详实的图文资料为主,并兼顾理论上的阐述,使这门课程的学习既有生动性也具备理论的分析研究,以利于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东南亚的地理气候,东南亚的民族源流,东南亚的宗教文化,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东南亚的旅游名胜古迹和二战后东南亚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知识。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通过对东南亚诸国民族文化和历史地理方面的介绍,第一,使学生能够对东南亚国家有个形象的了解和认识,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二,通过探讨东南亚的民族源流、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使学生了解现代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关系的历史根源;第三,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东南亚华人华侨发展的历史以及对东南亚历史的影响,加深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第四,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东南亚与云南的关系,以及云南在“南方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思考今天我们云南如何建设成为真正的东南亚桥头堡,再次发挥地理大通道的作用;第五,使学生认清东南亚文化多样性的特质,培养正确而全面的全球观。

7、考核方式:随堂考察

8、任课教师简介:

周寒丽,女,讲师,主讲《云南近代史》、《云南民族文化地理》、《人文地理学》、《世界近代史》、《中国古代史》。

9、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史,傣族历史文化

 

 

《普洱茶文化》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陶忠、讲师;舒梅、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历史与文化

5、课程内容简介:

普洱茶是云南的传统历史名茶,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及普洱茶保健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普洱茶的升温,普洱茶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希望了解、学习普洱茶知识的人越来越多,据此,专门开设普洱茶文化课程,教学内容中突出了普洱茶文化学的丰富内涵,重点介绍普洱茶的历史、加工、品鉴、保健功效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针对云南茶产业的特点及茶馆业迅猛发展的需要,又增加了云南名茶、云南茶叶冲泡及茶馆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

本门课程主包括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普洱茶的品质鉴定,各类茶的冲泡技艺,饮茶与健康等诸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以及在茶文化中的礼仪,使学生学会茶道中的和为贵敬为先的内含精神。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普洱茶文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各茶类的冲泡方法,并具有推广普洱茶文化的能力,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谦和礼让,敬爱为人的美好情操,提高其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为学生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7、特别说明:教学中有实践环节

8、考核方式:考试

9、任课教师简介:

 陶忠,男,生命科学系,讲师,主讲:茶叶生物化学、茶文化学

舒梅,女,生命科学系教师,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主讲园艺植物病害及防治等,具有高级茶艺师证和茶艺师考评员证。

10、教师研究方向:茶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

 

 

《云南民族关系概况》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罗承松、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历史与文化

5、课程内容简介:

《云南民族关系概况》主要介绍云南各民族的源流,不同时期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云南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因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的差异,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民族通过密切接触,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格局。通过学习可以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学习、工作中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自觉维护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6、考核方式:考查

7、任课教师简介:

罗承松,男,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普洱学院人事处处长,主要承担政治经济学、西南民族史、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等课程教学工作。

8、主要研究方向:地方少数民族文化。

9、特别说明:历史专业学生不选。

 

 

《跨文化交际》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符春焕、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历史与文化

5、课程内容简介:

“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确立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它以传统的篇章结构为纲,内容的处理以“案例分析”法为主,兼顾理论系统、实际需要与学习的生动有趣,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世界观和价值观、语言交际、非言语交际、不同文化中的人际关系、汉英文化中部分社交习俗的异同、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如何确立文化及跨文化意识等方面。

6、特别说明:教学时,教学语言多数是英语

7、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符春焕,女,英语系副系主任,教授,主讲综合英语和英语语法,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中国茶艺选讲》课程简介

 

1、授课教师姓名、职称:舒梅、副教授

2、本课程学分: 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历史与文化

5、课程内容简介:

茶艺即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它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文化的重点。茶艺学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艺师职业认证的推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为提高生活情趣,提升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茶文化基础知识:介绍中国用茶的源流,饮茶方法的演变,中国茶文化精神和中国饮茶风俗。

②、茶叶知识:认识茶树基本知识,茶叶分类,中国名茶及产茶区,茶叶品质鉴别和茶叶保管常识。

③、茶叶的功效和科学饮茶:了解茶叶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茶叶的保健功能和科学饮茶常识。

④、茶艺基本要素:介绍茶具知识,品茗用水,品饮要义和冲泡技巧

⑤、茶艺表演:介绍茶艺表演基本要求,认识生活型茶艺和表演型茶艺。

⑥、茶艺相关知识:了解茶与宗教的关系,茶与文学,茶艺在各民族中的不同作用。

6、上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7、考核方式:随堂考试(闭卷)

8、教师研究方向:园艺、茶叶植物病虫害及防治

9、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茶叶冲泡技艺,培养茶艺美学意识,为参加茶艺师培训和考试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品位,掌握一种生活技能,促进中华茶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0、任课教师简介:

舒梅,女,生命科学系教师,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主讲园艺植物病害及防治等,具有高级茶艺师证和茶艺师考评员证

11、特别说明:限制在100人内。

 

 

《芭蕾形体练习》课程介绍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张树坤、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的条件: 学生应具备初级舞蹈知识,对形体练习有一定的兴趣。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艺术与审美

5、课程内容简介:

 形体训练从广义上讲,所有能促进人体健、力、美的练习、体育运动、舞蹈等都可以包含在内;从狭义上讲,形体训练专指舞蹈基本功及身体各部位的健美训练。因为女子形体训练多以等长训练法为主,而芭蕾是最理想的形体操,因为它的动作不太激烈,静力性的动作较多,特别适合女性。肌肉通过训练向纵向发展,不但可以健美身材,保持身体的最佳柔软度,而且可以充实精神,消除脂肪,使人挺拔、自信,在举手投足间多了一些优雅的气质。

课程的主要内容:(1)芭蕾形体操的基本动作;(2)把杆练习;(3)舞蹈组合练习;(4)身体各部位的健美练习;

6、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7、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1)了解芭蕾与健身的关系;

(2)学习并初步掌握基本步伐和基本手形姿态的动作;

  (3)学习并基本掌握形体组合练习一至二套;

(4)掌握一些身体各部位健美练习的运动处方;

8、任课教师简介:

张树坤,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国家一级体操裁判员、一级健美操裁判员、一级健美操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及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级考评员。主要从事体操与健美操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教学教法及形体练习与健美训练,出版专著《健康的形体美锻炼》。

9、特别说明:限制在50人以内。

 

 

《中国现代绘画精品欣赏》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徐浩、副教授

2、学分: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素质和美术基本常识,并对绘画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艺术与审美

5、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现代中国画、现代油画、现代版画为主线,兼有其它绘画领域的作品,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概括性的介绍中国现代绘画、著名画家及重要艺术作品赏析,中国现代绘画题材丰富,表现领域宽广,函盖了历史画、军事画、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壁画等多个方面,表现形式多为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当代绘画等,中国现代绘画硕果累累。为继承传统,继往开来,让学生基本了解中国现代绘画发展历程,了解中国现代绘画的基本特征及面貌,现从浩若烟海的中国现代绘画中筛选出来二百余件比较典型的形式美的、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从历史的角度,精品效应,技法表现等提供给热爱中国现代绘画的同学赏析。

6、开设本课程达到的目的:

本课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通过介绍中国现代绘画、著名画家及重要艺术作品,了解本民族美术的优良传统、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受体验艺术学科的特点,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理论水平、审美多元化能力和鉴赏水平。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个性形成,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领域,促使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做到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

7、考试方式:

成绩考查内容以学生感受分析、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为重点,形式有作品分析、心得体会、论文等。

8、特别说明:限制在60人内,美术系多媒体教室

9、任课教师简介:

徐浩: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历,副高职称。现在担任美术系油画教学、基础色彩和中学美术教法等教学工作。

10、教师研究方向:油画、版画和少数民族文化。

 

 

《书法篆刻鉴赏》课程简介

 

1、教师姓名、职称:李新强、讲师;师顺、研究实习员;

2、学分数:1.5学分

3、课程所属选修类别:艺术与审美

4、课程主要内容:

《书法篆刻鉴赏》分为两部分:

第一、《书法鉴赏》,该课程主要分为两大块:一、书法简史文字与书体源流、演变的基本知识。了解篆、隶、楷、行、草各体著名碑帖,以及书法中的墨法、笔法、字法、章法的技法,还有文房四宝等工具性能和使用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以书法鉴赏的知识进行授课,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基础和鉴真能力,即先欣赏后鉴定。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阶段在课堂,第二阶段在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参加书法创作、展览等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和运用能力,并提高学生美学修养和培养对书法的鉴赏自信,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学到知识。

第二、《篆刻鉴赏》,篆刻艺术是于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质材之上刻以篆体文字的艺术,以其“方寸世界、气象万千”的特点在中国艺术史上独占一席之地。吸引和陶醉了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原国务院总理李岚清更是对篆刻情有独钟,并有专著行世。本课程通过对篆刻艺术的起源、发展、形成的介绍,对先秦、两汉、明清流派纷呈的篆刻名家名作进行鉴赏,对近代印坛名家(王福庵、陈巨来、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昌硕、丁辅之、齐白石、邓散木等)、名作的欣赏鉴别以及当代印学组织、篆刻艺术活动的介绍,对印章用材选料的辨别,对篆刻实际操作过程的演示,让爱好书画篆刻艺术的同学们对篆刻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对篆刻艺术一定的鉴赏方法。

5、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书法鉴赏》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发展的脉络为主线,主要讲解书法的形成背景、基本知识,书法的临摹及其转换,并通过历代书法艺术家的经典范本举要及流派分析讲解,让学生全面地掌握书法艺术知识;通过书法创作、展览等活动的实践,让学生走近书法。在此基础上用美学的方法和文化书法的视野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国书法的翰墨精神和文化魅力。

《篆刻鉴赏》通过篆刻艺术欣赏这部分课程,让对书法篆刻感兴趣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欣赏篆刻艺术,由欣赏的层面进而过渡到鉴赏的层次,对我国源远流长的篆刻文化、艺术形式、流派名家、传世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让学生对篆刻这一门独特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不再陌生,能够读懂、看懂一般的篆刻作品,从而增进当代大学生对篆刻文化、印章艺术的了解,并培养其欣赏、鉴别中华传统书画篆刻艺术的眼光,提升其审美情趣,培养其美育情操。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篆刻艺术的学习和鉴赏窥见中华传统艺术的博大高明。

6、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本课程主要参考书为《书法》(山东文艺出版社)

7、其它参考书为:

(《新编大学书法》复旦大学出版社、洪丕谟主编)、(《书法美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陈振濂著)、(《中国书法发展史》天津古籍出版社、陈振濂著)、(《近现代书法史》天津古籍出版社、陈振濂著)、(《日本书法史》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编)

8、考试办法:

以提问、作业、书写、平时表现(考勤)、学习态度为主评价,淡化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考核成绩纳入学分,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9、考核内容:

(1)书法和篆刻评论写作考核:独立进行书法和篆刻鉴赏实践,完成书法和篆刻评论的写作(课外完成)。

(2)书法和篆刻欣赏的基本理论知识(课内完成)。

10、任课教师简介:

李新强,讲师。2005年创立金石轩书法研究社。现为思茅师专书法教师,金石轩书法研究社负责人,普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普洱市诗词楹联诗会常务理事,普洱市茶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美联普洱交流中心主任。有文章书作散见报端,有作品被国内多家单位及瑞典、德国、英国等国艺友收藏。主要获奖情况:1999年书法作品获第五届“曙光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二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主办);2009年行草《李白诗四条屏》入选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 (云南省文化厅主办);2010年行草《海到山临对联》获云南省“三生教育”书画评选活动一等奖(云南省教育厅主办);2012年楷书《千字文》入选云南省第二届临书展(云南省文联、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师顺,男,自幼笃好诗词翰墨、金石书画。工诗文、擅书法,精篆刻。少年时代即操刀刻篆,常为各界名流、学者、诗人、书画名家治印,至今刻印近千方。曾受教于我国著名篆刻大师钱君匋先生入室弟子陈辉先生,对明清流派印用功尤多,印风清爽俊秀,颇受好评。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市的各类大型展览,墨迹散播海内外。篆刻作品入选“云南省首届篆刻展”、“嘉特杯—云南省第二届临书展”,现为普洱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普洱市诗词楹联协会理事。

 

 

《中国审美文化史》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罗仪奎、讲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的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艺术与审美

5、课程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与文化的进程,可以说就是一部“美”的发展史。对于“美”的探索和追求,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

《中国审美文化史》将从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来梳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探索和追求轨迹,包括如下的内容: 神灵隐现的史前时代、夏商之际的巫史艺术、周代礼乐的人文风貌、战国激情的个性展开、秦汉之际的“大美”气象、东汉时代的“崇实”趣尚、魏晋之际的“自我超越”、东晋南朝的“心灵感荡”、万象更新的初唐英姿、恢弘壮阔的盛唐气象、五光十色的中唐风采、缠绵悱恻的晚唐韵味、人文荟萃的北宋盛况、残山剩水的南宋景观、元代的戏曲、翰墨和异族情调、明代的市俗世界和小说戏曲、清代的典雅文化和批判精神。

由于课时所限,本课程将以历史朝代来划分出几个大的专题做讲解。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我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并能以一种艺术的、审美的眼光来对待我们的文化,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与智慧的结晶——艺术作品;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并提升他们的审美趣味,克服主张 “素质教育”以政治课和德育课为主要内容的单薄与偏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乐于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能够从历史的传承和审美的角度来对自我进行重新的“发现”和“认识”。

7、考核方式: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罗仪奎,女,普洱学院讲师,主要承担美学、秘书学、大学语文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9、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音乐欣赏》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段群勇(副教授),李卫红(副教授),蔡跃忠(副教授),纪仁春(助教)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

兴趣和毅力是学习最大的引力和动力,选修“音乐欣赏”课程的学生具备以上两点即可。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艺术与审美

5、课程内容简介:

内容分为四部分,每部分6学时。

第一讲: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内容包括:一、《高山流水》,1.伏羲制琴谐八音;2.伯牙摔琴谢知音;《广陵散》,1.聂政学琴报父仇;2.嵇康悲奏《广陵散》。二、琵琶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谈音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三、《春江花月夜》、《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第二讲:欧洲古典音乐欣赏,内容包括:一、何谓古典?何谓经典?二、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帕格尼尼、舒伯特、伯辽兹、门德尔松、肖邦、舒曼、约翰•施特劳斯及其代表作品。

第三讲:中外声乐作品欣赏,一、中国声乐作品欣赏:1、聂耳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卖报歌》。2、冼星海作品:《黄河大合唱》。3、其他作曲家作品,郑秋枫《我爱你中国》、施光南《在希望的田野上》、雷振邦《怀念战友》和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二、外国声乐作品欣赏:1、艺术歌曲,《小夜曲》、《鳟鱼》、《负心人》、《夜莺》等。2、歌剧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冰凉的小手》、《今夜无人入睡》、《晴朗的一天》、《她还在相信》、《费加罗的婚礼》等。

第四讲:中外现代音乐欣赏,一、绪论和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外音乐欣赏。20世纪上半叶以欧洲古典音乐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为主要线索。二、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外音乐欣赏。纷繁复杂的二十世纪音乐。三、二十一世纪中外音乐欣赏与展望,以经典曲目展望二十一世纪中外音乐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音乐欣赏”课程旨在提高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审美与鉴赏能力。以文化多元化为前提,以世界各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脉络为线索,课程内容涉及中外古今,多位多部音乐史上之经典人物与作品,结合音乐美学、音乐和文化的关系,辅以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了解音乐文化的发展大致趋势,进而提高音乐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7、任课教师简介:

段群勇,男,副教授。主讲声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现为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普洱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普洱市中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研究方向:声乐、音乐理论。

李卫红,女,副教授,主讲钢琴。研究方向:钢琴、音乐理论,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普洱市音乐舞蹈家协会秘书长。

蔡跃忠,男,副教授,主讲乐理、和声、曲式分析等课程,研究方向:作曲、音乐理论,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纪仁春。男,助教,主讲中外音乐史、音乐艺术概论等课程,研究方向:少数民族音乐。

 

 

《体育游戏》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党云辉、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选)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艺术与审美

5、课程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大众体育的迅速发展,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的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运用于体育实践。

该课程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民体育的基础。作为一项健身娱乐活动,体育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老文化之一。体育游戏发展至今,既是文化娱乐的手段之一,又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让学生了解体育游戏的的起源、发展、特点与作用,掌握体育游戏的组织、教学和创编方法、原则和要求,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6、考核方式:考查

7、任课教师简介:

党云辉,男,教授,教育学学士,主要担任体操、排球、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育。

 

 

《演讲训练》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李沁璠 、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

凡选此课的同学,普通话水平须不低于二级甲等;有勇于实践、超越自我,坚决实现学习目标的决心!没有勇气和决心的同学,即使选了此课,收获也不大。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语言文学

5、课程内容简介:

演讲,是在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表示自己的意见或者阐说某一事理的活动。而当众说话训练是有效提高人们心理素质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本课程旨在通过训练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下内容:

①演讲技巧在21世纪的重要性;

②演讲的基本形象和形象修正;

③语言的组织与构思训练;

④语调与情感表达训练

⑤调控观众——改变观众状态训练。

演讲稿的写作;演讲中的声音技巧及情感表达;心理调控及姿态语训练;即兴演讲训练等。

6、课程开设达到的目标:

通过训练,让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初步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口语表达的说服力、感染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自信,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能力,为将来参与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7、考核方式:考查

8、上课方式:以学生的演讲实践训练为主,贯穿以一定的理论讲解和评价。

9、任课教师简介:

李沁璠,女,中文系副教授;1985年本科毕业,获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1992年取得云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评员资格,1997年取得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评员资格。2004年7月出版《普通话口语学法引导》一书。

10、特别说明:为了让选课的同学有充分的训练机会,本课程限选60人。

 

 

《英语应用写作》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王江华、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语言文学

5、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本课程为实用英语应用写作课程。该课程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及今后的工作中实际应用英语进行应用文写作的需要和实际,主要进行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应用文写作学习训练。内容为私人信件和业务信函的写作格式和要求;英语邀请信、介绍信、申请信、请柬、证明的写作;英语海报、通知、广告宣传、产品介绍的阅读写作;表格、单据的填写;英语电报、电传、英语合同、条约的写作;英语常见药品、食品说明书的写作翻译以及英语公共揭示标志和缩略词的写作等内容。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熟悉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中英文在实际写作和应用中的异同,通过一些实际、有针对性的应用文写作和模仿训练,能够正确、规范地进行英语应用文写作,不断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和水平,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7、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王江华,英语系副教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文学学士。

9、教师研究方向:专业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教学。

 

 

《英语诗歌赏析》课程介绍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廖新丽、副教授;晏丽、助教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语言文学

5、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三个专题:

1.诗歌要素。通过学习具体诗歌来了解英语诗歌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格律、押韵、修辞、语气、意象、象征等。

2.诗歌种类。以具体诗歌为例介绍各种类型的诗歌如:歌谣、颂歌、十四行诗、自由体诗歌等。

3.诗歌主题。此部分为课程的重点专题,分为八大主题:友情、爱情、生活、自然、思维、爱国主义、人物和死亡。在同一主题上采用不同风格、不同流派诗人的作品,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赏析名家名诗,对英语诗歌的发展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赏析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及诗人作品中的思想主题、风格、语言等,了解英语文学史上不同诗歌流派的特征,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品味。

此外,通过赏析诗歌培养学生对所选作品中涉及的英语国家社会各个方面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和提高英语语言的使用能力。

7、上课方式

(1)教学方法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该课程以学生赏析诗歌为主,老师以具体诗歌为例,帮助学生在第一、二个专题中了解英语诗歌的基本要素和类型,并在第三个专题中帮助学生学会结合第一、二个专题所学知识来赏析诗歌。

具体方法为: 1.课前预习。个人或者小组合作讨论的预习方式。2.课堂学习。课堂教学以难点讲解,分析和讨论,学生朗诵为主。3.课后复习。

(2)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视频、音频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8、课程的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具有较强的英语理解能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讨论和课后自觉预习、复习,积累相关知识和信息,掌握所学诗歌基本要素,能分析诗歌的各要素和赏析诗歌。学生出勤、课堂笔记、教学活动的参与及绩效纳入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的60%;课程考查占总成绩的40%。

9、教师简介:

廖新丽,女,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课程责任教师,《综合英语》课程主讲教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教学,发表过《<双城记>中的语用学渗透—违背合作原则的体现》、《外国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以<印第安营地>的教学为例》等多篇有关文学及教学的论文。

晏丽,女,助教,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文学作品赏析》、《综合英语》课程主讲教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教学,发表过《“爵士时代”:雅俗文化两极论的“文化论争”》、《老人的失败—<老人与海>的一种现象学解读》等多篇有关文学及教学的论文。

 

 

《中国通俗小说鉴赏》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李斌,讲师。

2、学分数:1.5学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语言文学

5、课程内容简介:

通俗文学是相对于精英文学而言的一个文学范畴。通俗文学在日积月累的流变和发展中,形成了小说、戏剧子系;群众集体创作的民间文学子系;说唱文学的曲艺文学子系以及包括电视、电影在内的现代化传媒中属于大众通俗文艺的部分。本课程主要对中国通俗文学中的小说部分,特别是现当代文学史中的通俗小说部分,即现代当文学创作中的通俗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等作品进行赏析。主要对鸳鸯蝴蝶派的作品;琼瑶、亦舒等人的言情小说;以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人为代表的港台及大陆武侠作品;程小青的侦探小说;倪匡(卫斯理)和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以及繁荣昌盛的网络文学中的通俗文学部分等进行探究和鉴赏,探究现当代通俗文学的在中国文学中的文学史地位和价值。

6、教学目的:

为了适应大学生的“通识”要求,满足各专业学生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之需,本课程的设置难度适宜于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学习与接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通俗小说的发展线索和脉络,了解鸳鸯蝴蝶派通俗小说的创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推进与延滞,分析张恨水的成就;了解琼瑶、亦舒等人的言情小说对现当代小说格局的丰富与缺憾;了解武侠小说的成就及金庸的巨大贡献,以及金庸、梁羽生、古龙的不同特色;了解侦探、科幻与网络文学中通俗小说的成败得失,同时使学生得到文化心理的补偿,获得俗中见雅的精神滋养,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7、考核方式: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李斌,男,普洱学院中文系教师,2010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承担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以及社科系历史班《应用写作》教学工作。

9、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研究。

 

 

《古典诗词创作与赏析》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殷守刚、讲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语言文学

5、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以历代五言古风、七言古风、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宋词等古典词作品作为授课的基本素材,向学生介绍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与题材分类,逐一解析各种诗词体裁的创作格式(包括各体诗词的押韵、对仗、词法、句法、布局谋篇、修辞等特点),分析各种题材诗词(主要是咏物诗、叙事诗、边塞诗、怀古诗、豪放词、婉约词等)的创作方法,举例赏析各体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如初唐四杰、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苏轼等人的诗,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等人的词)。本课程主要分三部分:1、古典诗词的分类与发展源流;2、古风、格律诗、词的格式与创作规律;3、历代名家诗词赏析示例。

6、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基本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分类,了解诗词的发展历史;

其次,让学生掌握几种重要的诗词体裁的创作方法(主要是律诗、绝句和词),掌握咏物诗、怀古诗、叙事诗、豪放词、婉约词的创作特点,让学生能初步展开传统诗词的写作;

再次,通过举例赏析历代诗词名作,让学生能基本学会如何鉴赏诗词作品,能初步甄别作品的优劣;

最后,通过创作与鉴赏诗词,让学生能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味作者的百味人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人文关怀的目标。

7、考核方式: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殷守刚,男,普洱学院教师,硕士。主要承担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9、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古典文学、古代汉语

 

 

《英语影视赏析》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①甘雪波、副教授   ②柴树虹、副教授   ③周建红、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语言文学

5、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教师团队精心选择英美电影史上的经典动画片、爱情片、科幻片和励志片,课程分五单元:第一单元为序言,简绍英美电影的历史、各大奖项和电影历史。第二至五单元为分类赏析,每个单元首先介绍影片特征、电影场景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及最成功的几部电影,其次是电影赏析,各类影片中各选取一部分,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习得地道的英语字、词、句的表达形式,让学生获得大量真实,生动和形象的英语语言材料,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背诵经典台词,让学生创设情境自主编写电影剧本,从而加深对英美社会、文化、习俗、思想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通过影视教育,体会英语语言所表达的情感,进而沟通心灵,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学会生活、懂得生活。

6、考核方式:考查

7、任课教师简介:

    甘雪波,女,英语系副教授,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英语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主要担任《综合英语》、《英语阅读》、《大学英语》。

柴树虹,女,英语系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英语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主要担任《综合英语》、《报刊阅读》、《大学英语》。

周建红,女,英语系副教授,199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英语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主要担任《英语写作》、《英美社会与文化》、《大学英语》。

 

 

《古典说服艺术鉴赏》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李亚宏、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语言文学

5、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精选《庄子》、《论语》、《孟子》、《鬼谷子》、《韩非子》、《战国策》等先秦典籍的经典说辞,选取著名策士张仪、苏秦、范雎、邹忌、乐毅、唐雎、鲁仲连、陈轸、淳于髡、公孙衍及战国“四公子”门客的说服范例,进行鉴赏分析,从具体鲜活的事例中总结归纳出说服艺术的一般规律、方法和原则,系统地梳理古典说服理论,介绍说服艺术中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扬长避短、察言观色、知己知彼、欲擒故纵、求同存异、投其所好、把握时机,巧用辞令等说服技巧,并对每一种技巧的实质内涵、具体运用、实际功效、注意事项等逐一进行了详尽的解说,力求做到了学术性、趣味性、通俗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本课程由四章组成:1、古典说服理论介绍。2、说服应遵行的基本原则。3、经典说服技巧。4、说服案例鉴赏。

6、考核方式:考查

7、任课教师简介:

李亚宏,男,普洱学院教师。主要承担中国文学史、儒家经典选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8、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古典文学,著有《中国古典说服艺术》一书。

 

 

《西方哲学与人生》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刘祥洲、助教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哲学与宗教

5、课程简介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处在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多类型现代社会关系中,难免受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如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迷失方向,有颗安静的心,找到自己的价值目标以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至关重要。哲学是对人类最高精神境界寻求,是人类精神上的阳春白雪,是对不同时代所存在问题的最深层次的思考,是时代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学习西方哲学史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了解人类智慧的发展史。当代大学生了解人类智慧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读哲学史,读哲学史能够使人睿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6、考核方式:考查

7、任课教师简介:

刘祥洲,男,哲学硕士,思政中心教师。主要担任的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于2011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主攻方向为科学哲学。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热爱学生,喜欢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女性学》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杨璐、讲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政治.经济.法律

5、课程内容简介:

女性学是从性别平等的视角出发,跨学科地研究女性和妇女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女性学通过对女性自身和与女性有关的所有论题的讲授,使同学们了解女性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性别社会化的过程,培养正确的性别观念,提高性别意识,培养男女平等价值观念和独立人格特点,提高对未来生活的能力和信心。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①、女性学概述;  ②、女性与历史   ③、性别角色社会化;④、女性与恋爱、家庭;

⑤、女性与健康;⑥、女性与参政;⑦、女性与教育;⑧、女性与环境;⑨、女性与就业;

6、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7、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课程旨在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能应用性别视角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正确的性别观念。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学习目的:

①、学生对两性角色的认识;②、让学生了解性别意识和个体的性别经验;

③、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知识和观念;④、让学生了解性别社会化的含义、特点与实现过程。

8、任课教师简介:

杨璐,硕士研究生,2006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女性学。担任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公共关系学、政治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9、特别说明:限制在100人以内

 

 

《生态旅游》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李 秀、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

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态学、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并对旅游具有一定的兴趣。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政治.经济.法律

5、课程内容简介:

生态旅游是在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兴起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绿色浪潮下应时而生的,是一种强调回归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绿色旅游”,与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旅游组织的普遍重视,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已成为一种旅游时尚。本课程在介绍生态旅游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生态旅游的主体—生态旅游者和生态旅游资源,并以多幅图片展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介绍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以及生态旅游环境。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本课程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上课,通过课程学习,可修正传统大众旅游对资源及环境认识的误区,明确生态旅游的主旨是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找通路,从而使每一个地球人都能从环保的角度在旅游活动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环保意识,成为合格、文明的生态旅游者,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如何开发生态旅游做一些探讨。

7、考核方式:随堂考查

8、任课教师简介:

李秀, 1988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副教授,主讲植物学、生态学等课程。

9、特别说明:限制在100人以内。

 

 

《创业基础》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相虹、助教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政治.经济.法律

5、课程内容简介:

创业过程包括创业者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建新企业并获取回报,大致可分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创办新企业、新企业生存和成长四个主要阶段。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创业基础》教学大纲,结合我院实际及学生总体状况,把“创业基础”课程分为七个主题,以专题的形式组织教学,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创业基础”课程共七个主题,具体赘述如下:

第一步:你想创业吗?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创业与人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创业和创业精神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正确认识并理性对待创业。

第二步:产生你的创业想法。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对创业形成理性认识,纠正神化创业者的片面认识,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三步:“招兵买马”(创建创业团队)。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认识创业团队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学习组建创业团队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掌握管理创业团队的技巧和策略,认识创业团队领袖的角色与作用。

第四步:开发你的产品。产品是创业的核心,创意又是产品的灵魂。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产品对于企业的至关重要性,如何确定、开发和营销,选用何种商业模式等方法。

第五步:评估你的市场。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市场,寻找客户,创业机会及其识别要素,了解创业风险类型以及如何防范风险,了解由商品开发商业模式的过程,掌握商业模式设计策略和技巧。

第六步:创办你的企业。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对企业本质、建立企业流程、新企业成立相关的法律问题和新企业风险管理等有所了解,进而创办你的企业。

第七步:经营你的企业。通过本部分教学,了解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敢于竞争,在竞争中强大自我,出奇制胜,敢于创新,掌握危机公关等营销策略。

6、教学目标

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成就一番事业是当今许多大学生的梦想,但创业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坎坷的道路。创业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系统知识的学习和务实的行动。“创业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创业教育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一是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质,辩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二是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7、上课方式 

以专题的形式组织教学,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小组作业及编制创业计划书。  

8、考核方法 

小组作业占40%; 编制创业计划书占60%。   

9、任课教师简介

相虹,女,助教,2010年毕业于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管理硕士,本科阶段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系统地学习了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教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秘、公共政策、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等课程,参与或主持多项课题研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教学实践经验。

 

 

 

《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李天顺、助教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的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政治.经济.法律

5、课程内容简介:

 行政管理学脱胎于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本课程分专题进行讲授,主要介绍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共五个专题:

第一讲:绪论。主要阐述行政管理的内涵及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讲: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主要阐述行政原理、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讲: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主要阐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基本内容以及我国当前的公务员考试

第四讲:行政决策、行政执行与行政监督。主要阐述行政决策的模式、体制与过程,行政执行及其有效性、行政监督理论以及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第五讲:行政改革理论与实践。主要阐述行政改革的基本理论以及当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实践。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1.使学生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构架和体系,初步掌握行政管理的基础知识,对当前的行政管理问题进行思考;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质;3.为学生考公务员提供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6、考核方式:考查

7、任课教师简介:

     李天顺,思政中心教师,毕业于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系政治学专业,师从我国著名行政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崔运武教授,获法学硕士学位。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已经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数篇相关学术论文。

 

 

 

《现代人际关系》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汤梅、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政治.经济.法律

5、课程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内容由人际关系概论、人际互动论、人际沟通论、有效交际论、人伦规范论、处世艺术论六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人际关系概论带有绪论的性质,从人际关系的定义、本质、类型等方面作阐释。

第二部分人际互动论有人际交往论、人际认知论和人际吸引论构成。

第三部分人际沟通论主要了解人际沟通的特点、功能、技巧等。

第四部分有效交际论分析了语言交际的艺术性,提出了语言交际艺术性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并分析了提高表达效果的几种常用修辞方式。

第五部分人伦规范论主要阐述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原则。

第六部分阐述中国人处世哲学的启示。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了解人际沟通的特点与功能,掌握人际沟通的工具和手段,弄清人际沟通的障碍以及运用人际沟通的技巧,以此来强化人际关系的吸引,提高人际互动的效果,提高学生在人际认知、规范和评价方面的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良好的个性,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目标,求得自身全面发展创设必要条件。5、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及开卷考查相结合。

7、任课教师简介:

   汤梅,女,中文系副教授,主要担任中文系专业课程:《语文教材教法研究课》;公共课程:《大学语文》。除此之外,每年还担任假期“三沟通”本科课程及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注重广泛涉猎、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利用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

 

 

 

《教育法律法规选讲》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职称:叶敏、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的条件:有志于将来从事教师职业。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政治.经济.法律

5、课程内容简介:

《教育法律法规选讲》是政治经济法律模块中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采取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方法,试图引导同学们从法律的视野去认识教师的角色、权利义务、任务与作用以及依法从教、依法治教等问题。

6、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目前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架、体系,初步掌握教育法律的基础理论知识,对现行的教育法治问题进行思考,学会从法律视野中去认识学校和教师的角色、权利义务、任务与作用,增强教育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依法治教观念,坚定以德从教、以法治教、为人师表的信念,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法制基础。

7、任课教师简介:

叶敏: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政法系,副教授,法学硕士,师专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教育。

8、特别说明:限制在50人以内。

 

 

《“三农”问题选讲》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张丽辉、 副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无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政治.经济.法律

5、课程内容简介:

     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20世纪末期,农民、农村和相应的农业第一次成为中国社会中的突出问题——“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农问题”。

课程通过对“三农”热点、“三农”问题本质、农民负担的成因、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乡村社会的现状、新农村建设的展望等学生关注的诸多问题的探讨分析,让学生对“三农”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结合当前“大学生考村官热”的就业背景,该门课程的开设可为今后同学们从事农村工作提供必要的认识基础。

6、开设本门课程达到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三农”问题的现状、成因和本质有一个大致了解,进而对农村社会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2)对“三农”问题从现象对本质的深刻剖析,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认识的能力,又可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

(3)可使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既拓宽了人文视野,完善了知识结构,又为今后走向社会铺垫了认识基础。

7、任课教师简介:

   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课程,开设《边疆地区“三农”问题研究》、《新农村建设与乡土文化的开发》等校级选修课。

8、教师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村民自治选举。

 

 

《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选讲》课程简介

 

1、任课教师姓名、职称:胡英、教授

2、学分数:1.5分

3、学生选课前应具备条件:不限(或有考公务员或“村官”意向的学生)

4、课程所属选修类别:政治.经济.法律

5、课程内容简介:

该门课程由四个相互联系的专题讲座构成,第一讲“落后地区概说”,主要阐述落后地区的概念、分类、衡定指标,以及对落后地区的成因进行分析;第二讲“落后地区开发的理论与模式”,主要介绍分析国内外关于落后地区开发的理论与模式;第三讲“落后地区开发的资金问题研究”。资金是制约落后地区发展最主要的瓶颈,该讲进入实际演练阶段,主要分析落后地区资金使用现状、招商引资方式的选择及边疆民族地区资金筹措的主要路径。第四讲“国外对不发达地区的开发实践对我国落后地区开发的启示”,主要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在对落后地区开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以此为鉴,阐明我国对落后地区开发应有的战略思考。

6、开设本课程达到目的:

(1)使学生对落后地区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水平;(3)为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或“村官”考试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和能力训练;(4)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7、考核方式:自选个案进行分析

8、任课教师简介:

胡英,女,教授,思政中心主任,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9、教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教  务  处

二Ο一三年三月八日

Copyright 普洱学院 教务处,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pexyjwc@126.com